中國教育新聞網訊(記者 周洪松) “其羽熠熠,其鳴喈喈,循千秋載陽,振翅以往,穿過燕山古道,大漠滄海,亢然以歌!”日前,“根脈·曙光”第十屆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在石家莊舉行,石家莊市四十四中同學朗誦的《我是此間歡唱的鳥》引起觀眾陣陣掌聲。
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是在2011年,由被譽為“*中國的學校”——蘇州十中牽頭發起,包括清華附中、福州一中、鄭州外國語學校、上海交大附中、合肥一六八中學、杭州二中、南京東廬中學、銀川二中、石家莊四十四中、東北師大附中、邯鄲一中等學校聯合發起。至今,詩會已成功舉辦了十屆。
本屆詩會由華東師范大學、中國教育報、全國中學生詩會聯盟共同主辦,河北省教育廳、河北省作協、河北師范大學、石家莊市教育局、裕華區教育局協辦,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承辦。來自全國各地相關教育領導、*和30余所學校的師生代表齊聚石門,共襄盛舉。
本屆詩會的主題為“根脈·曙光”,分為三個篇章。*篇章“山河根脈”:駐冀州大地,太行滹沱滋生文明,山原耕牧碰撞燕趙,伏羲中山躍動傳承;第二篇章“青春激韻”:青山嫵媚,江河馳騁,四方青俊在林簌泉石之聲中以詩心釋青春,伴弦歌揚雅意;第三篇章“華夏曙光”:先民的足音震撼山川,燕趙的紅色精神貫徹天地,時空的曙光照拂著新中國的搖籃。共有來自北京、天津、邯鄲、蘇州、南京、上海、銀川、合肥、大連、錫林浩特、南昌、長沙、濟南、長春、煙臺、福州、鄭州等17個地區的30余所學校的同學在每一個篇章演繹了精彩的詩歌作品。詩會現場亮點紛呈,這里有質樸的故土情懷,有渺遠的歷史追思;有七十華誕的慷慨豪邁,有萬里山川的壯麗秀美;有江南小橋人家,有塞外大漠孤煙;有人文的厚重,有青春的稚嫩……
詩會還專門組織了詩人沙龍環節,由全國中學生詩會創始人、原蘇州十中校長、現北大培文學校總校長柳袁照先生主持,來自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張瑾琳主任、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浩教授、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李建周教授、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劉玉老師等多位*共同探討了“語文與文學”、“教育與文化”、“中學生與少年的浪漫”三種關系等議題。他們認為,當下的語文課還有待繼續打破它的封閉,與文學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,發掘學生在文學上的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。新課程改革后詩歌在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在増加,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如何感悟美、表達美,在表達宏大主題時應更多的關注身邊的人和事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